簡介
關於筆者筆者為陽明交大機械系 117 級(2024 年入學),記錄申請交大之「校自學學士學程」的經歷,期盼協助有興趣申請的同學。本文亦將不定期補充修課進度與相關事件。
詳情請上跨辦網站
來自HackMd
如有申請相關問題,歡迎來信:chouyuren2024@gmail.com
自我介紹
申請校自學時(大一下,2025/04),正在修習「台聯大太空學程」與「創創工坊數位製造實作微學程」課程,並投遞跨域學程「三一學程」(結果未公布)。
校自學學士制度簡介
校自學學士為教育部推廣自台大「校學士」制度而來,交大自 2025 年下學期開放申請。此為交大目前唯一可「放棄原系畢業、以校自學為畢業標準」的雙主修式制度,另可自訂學士學位名稱(需審查)並配置專屬導師。
一、雙主修校學士 / 放棄原系改依校學士畢業標準
校自學的核心在於:自組 ≥50 學分 的必修模組 + 3 學分校自學專題。若選擇雙主修,需完成原系畢業門檻 + 校自學必修;若放棄原系,則以校自學必修達到 128 學分畢業即可。
我的狀況(機械系 vs 校自學)
情境 | 核心+語言+體育 | 必修 | 系上選修 + 自由選修 | 合計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雙主修(機械 + 校自學畢業) | 24 學分 | 76 學分 + (52 + 3) 學分 | (16~18) + (15~13) − 3 學分 | 183 學分 |
放棄原系(校自學畢業) | 24 學分 | (52 + 3) 學分 | (128 − 24 − 52 − 3) 學分 | 128 學分 |
放棄校自學(機械系畢業) | 24 學分 | 76 學分 | (16~18) + (15~13) 學分 | 131 學分 |
機械系選修與自由選修的眉角
- 機械系要求「需修畢系上選修課程至少6門,其中核心領域課程至少選修三項領域,其中一項領域至少修畢2門課程,另二項領域至少各修畢1門課程。」我稱之為系上選修, 也就是說機械系的必須要在系上修16-18以上的選修,只有12-14學分自由選修(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跨域學程機械系的學分只減13學分的關係)
- 機械系兩學分的選修課有「大學部專題(一)+大學部專題(二)」、「軟實力的哲學」,如果你要當學分精算師可以只選到16學分系上選修 (計概+軟實力的哲學+專題算一個核心+其他三門核心領域的3學分課)。
- 如果放棄原系以校自學畢業,其餘學分可以用原系必修學分補。
二、校自學必修學分組成
必修由兩部分構成:自組 ≥50 學分 + 校自學畢業專題 3 學分。
1. 自組 50 學分(學程類型比較)
概要 | 學分數 |
---|---|
跨域學程:多由一至數系的必選修組成,多數有選課優先權(例:電機跨域、三一跨域)。 | 約 28–31 |
學分學程:主題/領域式課程,通常無選課優先(例:AI 聯盟、台聯大太空學程)。 | 約 16 |
微學程:免申請,符合標準即可向校方申請完修(例:創創工坊實作微學程)。 | 約 8 |
可行組合(達 50+ 學分)
- 5 個微學程 / 學分學程(可自提 2 個微學程)
- 1 個跨域學程 + 2 個微學程 / 學分學程(可自提 1 個微學程)
- 2 個跨域學程
註:說明會資訊指出,即便未完成校自學,自提微學程若修畢仍可取得該微學程完修證明。
2. 校自學畢業專題 3 學分
此項在早期說明會未著墨,筆者於查閱修業規章後確認設定。實際執行細節可向學習規劃辦公室或輔導規劃師詢問,後續若有更新將補充於本文。
三、畢業證書
(資料來源:114 年 3 月說明會簡報)學位名稱為「校自學學士(自訂名稱)」;另有「跨領域之×學學士」,分文、理、工三類。自訂名稱須經審查。

申請流程
每年 下學期 開放申請;條件為:已完修計畫書中之兩門課。流程概分三步:
- 成績系統申請、填寫計劃書、準備申請文件
- 學分計算要精確:避免重複計入,並明確對照各學程完修規範。
- 動機與目標寫清楚:對個人目標、未來規劃的助益要具體。
- 附上四年課表試排:若不延畢且學分高(例如 183 學分),以課表與先備知識規劃說服審查。
- 與學習規劃師面談並取得簽名
寫完計劃書之後填表單預約面談(上教務處找預約表單)。
我的學習規畫師是副教務長黃育綸教授、學習規劃辦公室主任梁瓊惠教授,談了約一個小時, 大概15分鐘計畫書、30分鐘學士學位名稱、15分鐘個人規劃。 我修習航太(太空學程)、材料(三一)、光電(三一)、電物(三一)、數位製造(微學程), 這幾個領域我都蠻喜歡,所以學士學位名稱一開始取曖昧的「當代工程」,後來被否定了:( 主因我主修的是機械工程(工程中的一小領域),又雙主大工程怪怪的;而且也不知道當代是當代甚麼。 後來選用「先進材料與太空工程」。 - 送件至系辦與跨院辦
拿到簽名後,接下來到系上給系辦簽名, 再送到工五二樓的跨院辦。接下來跨院辦會mail你一個雲端連結, 接著把要求資料(歷年成績、當期選課、計畫書、有利審查資料)合併一個檔案就好。
送件實務小抄
- 先取學習規劃師簽名 → 系辦簽名 → 跨院辦送件。
- 跨院辦將以 Email 提供雲端連結,上傳整併檔(歷年成績、當期選課、計畫書、加分資料)。
- 最新預約資訊:學習規劃辦公室已提供常態預約表單(教務處網站)。
💡附註與小技巧
- 計畫名稱宜精準,避免過大過廣;可先列出修課軸線再命名。
- 跨域/學分/微學程的門檻差異大,先查完修規範再排課,減少日後回補成本。
- 若之後改以校自學畢業,已修之原系必修仍可挹注總學分,彈性保留。